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2节(1 / 2)





  “呵呵,小金,有些见外了吧。”宋传宾笑道,“这不是真正的金恩华嘛,和我想像中的完全不同。”

  “宋书记,我,”金恩华挠挠头,不好意思的说道,“宋书记,您是知道的,我,我不知道从哪里做起,所以,想请宋书记给条明路。”

  宋传宾笑出声来,这小子,就连演戏的功夫都不一般,那一脸谦虚谨慎的表情,一般人装不出来,“小金同志,柳书记和叶县长交代过,我只是代表他们表示欢迎,至于工作怎么做,我也不知道,反正你的办公室在对面,人员也按照叶县长的指示到位了,呵呵,下面就看你自己的了。”

  金恩华早知道这个场景,虽然宋书记不是王新华那类人,但毕竟和自己有些沟壑,向一个投自己反对票的人请教,不就是典型的与虎谋皮么。

  宋传宾说了一些工作上的基本程序和注意事项,就要他去对面的向道林办公室去,向道林临时主持县政府工作,又是主管领导,见了宋传宾再见向道林,那是自然而然的事。

  可金恩华还赖着不走,吞吞吐吐的说道:“宋书记,我,我还有一件私事,想麻烦您一下。”

  “哦?”这大出宋传宾意料之中,这小子有私事求自己?他微笑道:“小金,有什么事你说。”

  金恩华从挎包里掏出一叠学生作业本,笑嘻嘻地放到宋传宾的面前,“请宋书记给予指点指导。”

  宋传宾拿过作业本看起来,一会脸呈喜色的问道:“小金,好东西啊,你这些宝贝哪里弄来的?”

  原来,金恩华来县里前,很认真的做了一番准备,尤其是对宋传宾,着实下了点功夫,通过黄逢春老书记和陈石宇,他对宋传宾有了个全面了解。

  宋传宾是农大毕业,可最大的业余爱好是民间文学,从政后,专业荒废了,对民间文学的爱好却日益迷醉,不但身上挂着县文联名誉主席的头衔,还经常下乡搜集民间故事,青岭是东南沿海有名的民歌民谣之乡,几乎每个乡都有产自民间的曲谣,宋传宾沉迷其中,从中搜集到不少民间故事和民歌民谣,无奈身居要职,身不由己,加上运动不断,他一直没能完成搜集民间文学的愿望。

  金恩华放到桌上的,正是他梦寐以求的东西。

  宋传宾的脸部表情有了明显的变化,“好东西,小金,不错啊,嗯嗯,不错不错,哪里搞来的?”

  金恩华说道:“宋书记,这是我那位当民办老师的三叔,花了几十年时间收集的。”

  “哦,你三叔?”宋传宾点点头,“我知道月河乡有一位民间文学迷,叫金泽仁对吧?难怪主席说,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啊,这么多的民间故事和民歌民谣,比我的不知多了多少倍啊。”

  “宋书记,您身居要职公务繁忙,难得有空闲时间,”金恩华恭维的说道,“我三叔十几岁就是个小货郎,几乎走遍了青岭县的所有村庄。”

  宋传宾停止了翻阅,抬起头,高兴的说道:“小金,你三叔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啊。”

  “可是,宋书记。”金恩华故作犹豫的说道,“我三叔有个不情之请,不知宋书记您能否帮忙?”

  “小金,有话直说嘛,这可不是你的风格哟。”宋传宾有些亲热的说道,“我可是看到过你小金同志,为了月河乡的事,到有些部门死缠烂打,没见你这么的客气过,嗯,我觉得还是原来的小金同志好,我喜欢。”

  “嘿嘿。”金恩华不好意思的笑着说道,“宋书记,我来报到之前,我三叔把这些东西交给我,说县委宋书记是青岭民间文学的第一大家,他说他一个民办教师,可不敢来找您,说我好歹也是个官,能和您说得上话,所以,所以托我把这些东西带来,请您在百忙之余,抽点时间给予指导指导。”

  宋传宾笑道:“呵呵,民间文学第一大家?小金,你这顶帽子很高很大,我可无福消受,和你三叔一样,这方面我只是个爱好者。”

  “宋书记,您太谦虚了,难怪陈局长都说您是我党的楷模,我今后一定要好好的向您学习,努力把工作做好。”金恩华乘着宋传宾高兴,使出拍马溜须的本领,反正打定主意,和宋付书记搞好关系,省得到时候多面受敌。

  “呵呵,你这个小金,果然有一套。”宋传宾指着金恩华笑道,这小子让他有点喜欢了,说起来两人没什么直接过节,以前的大都是因为王新华在工业局那档屁事,这一次余中阳的事,他明显的高抬了一下贵手,并没有赶尽杀绝,就让宋传宾有了很大的好感,加上这小子确实有能耐,月河乡成了天州有名的先进乡,为人处事也挺圆滑,能让老王头铁心保送的有几个?连柳慧如和叶文彬都另眼相看,他宋传宾何必分得那么清那样绝呢?

  宋传宾想了想说道:“小金,要不,这些东西先放我这里,让我学习学习,不过我先声明,君子不夺人之美,对了,听说你叔叔是个优秀教师,带的毕业班升学率很高,怎么还是个民办教师?”

  “宋书记,主要是我在月河乡工作,怕人家说闲话,所以、、、、、”

  “小金啊小金,这我可要批评你了,”宋传宾说道,“这事我来过问一下,举贤不避亲嘛,你看看你看看,你三叔收集的,都是青岭县民间的瑰宝啊。”

  金恩华诚恳的说道:“宋书记,瞧您说的,我看过里面的一些东西,觉得精华是挺多,可糟粕也不少,有的东西过于封建迷信了,因此,宋书记,何不让我三叔高攀一回,乘机借您的火眼金睛,来个去伪存真,谱一曲干群合作的佳话呢?”

  “哈哈,好个金恩华。”宋传宾站起身,开心的放声而笑道,“去工作吧,借你的一句名言,你这个‘务实派’再哄我几下,我这个‘务虚派’就要飘上云端了,我可不想下不来哟。”

  第九十七章 新官上任

  县委大院其实并不大,三进院子连着,都是老式单层砖木房子,前院是传达室信访室会客室等挡驾用的独立小部门,统归机关党委领导,院子里除了中间一条石径小道,两边的树荫下是停放自行车的地方,前院的两边还有侧门,分别联接在院外办公的其他相关部门;后院金恩华也去过,除了食堂,就是档案局保密室资料室,还有县委县政府专用的通讯机房,那时东南沿海的地市县,凡列为海防前线的,都有个一般人进不去的小地方;中院才是县委大院的真正核心,面积最大房子最多,一条回廊连通所有办公室,院子象个小植物园,花木草藤俱全,四季常青,间或布置其中的小径,连接着各个办公室,中堂是一大两小三个会议室,院子左边是县委,右边是县政府,这几天又添了三个部门,计委经委县委,农委位置排最后,二间办公房子也最靠边,出门转身就是前院,再转身跨过小侧门,就进了隔墙的其他局委办公区。

  以粮为纲、农业为重的岁月,农委是个重要的政府部门,农业大县尤甚,在政府部门的排列中,仅次于政府办公室和计委经委,同其他地方一样,青岭县农业发展及管理委员会也是刚刚恢复建立的,抛开十几年前的老农委不说,也算得上是新生事物了。

  站在挂着农委牌子的门口,往里一张望,大堆随地而放的资料中,蹲着一老一小两个人的背影,金恩华呵呵一笑:“开张了,开张了。”

  老的是他在工业局的的老同事,老赵赵喜运,上任前请求叶文彬县长特意挖来的。小的叫常宝,青岭农场老场长常天龙的宝贝儿子,常宝前年中专毕业后分配到县委办公室秘书科工作,人如其名,是县委大院里的“活宝”,通过郑文明认识后,常宝没少往月河乡找金恩华玩,两个人颇有些臭味相投相见恨晚的感觉,后来得知他老爸是当年下青岭的十八好汉之一,关系更加近乎,和老王头一合计,就把常宝拉过来了。

  “金哥,就咱们仨人吗,是不是少了点?”常宝坐在地上笑着问道。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金恩华笑道,“常宝,以后上班时间,不得称兄道弟,叫我金主任或者金助理,不过,好象还是金主任好听一点,就叫金主任吧。”

  “金主任。”常宝怪声怪气的叫道。

  金恩华坐到椅子上,装模作样的点着头,逗得老赵和常宝哈哈大笑。

  常宝乐道:“金主任,正主任,真主任,好么,大院里其他人都是付主任假主任了。”

  老赵也笑道:“那是,金主任,多响亮的称呼。”

  “嘿嘿,关起门来说说吧,”金恩华指着地上大堆的文件资料问道,“老赵,这些玩艺是怎么回事?”

  老赵解释道:“这是属于我们农委的东西,我和小常昨天下午,费了好大功夫才搬过来的。”

  “不会吧,这么多?当领导整天就看这些东西,有用吗?”金恩华一边不以为然的说道,一边打量着房内的陈列,“常宝,房子怎么安排的?”

  “两间破房子,你是领导,占隔壁那一间,我和老赵,还有这些你说的玩艺,只好混在一起了。”

  金恩华搓搓双手,点着头说道:“看到这些玩艺就头大,你们慢慢整理,按农委管理的部门,分类归档,唉,我命真苦,又要从头苦学了。”

  老赵起身拿过来一份文件,放到桌上说道:“金主任,这是县委县政府最新的文件,上面有我们农委管理部门的划分范围。”

  “哦,我看看我看看。”金恩华拿起文件瞄了几眼,倒吸一口凉气,“我的天那,我说两位伙计,咱们农委要管这么多部门?是不是搞错了?”

  常宝也走过来,拿过文件,一本正经的说道:“金主任,昨天上午宋书记找我去,特别说明了你的职责范围,反正一句话,农委农委,沾农字的,一律归我们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