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1章(2 / 2)


  霍定姚也十分难受,她还算幸运,外面虽然是绸缎罩衣,内里却是襦袄。那些兵勇和狱卒见不值钱,都没有拿走。反而是其他女子身上的貂绒狐裘,被拔下来了好几件走。还有一些玉饰手镯项链,但凡值钱的,都被扯断搜刮得一干二净。

  她翻了一个身。邢氏一直没有入睡,替她拢了拢被子,摸了摸她的额头担忧道:“是不是觉得冷,还好没有发烧。我瞧着你二伯娘似乎有些不大好,金姨娘和翁姨娘又不是个能干的主,好在你二姐姐还能照顾她一两分。”

  霍定姚问道:“难道就不能想想法子换点暖和的棉被和吃食进来?”

  邢氏叹了口气,摇摇头道:“早就试过了。我倒是藏了两三件值钱的首饰,傍晚的时候让惠姨娘偷偷暗示过那牢头,谁知那牢头却看都不看一眼。”她也十分疑惑,喃喃自语,“我听你外祖父提过,牢里也有牢里的规矩,这些看大牢的也没有多少月例银子,所以经常收贿里面……犯人的银钱,只要不是过分的要求,日常的用品所需,也是会满足的。怎么和他说的却不一样?这样撑上三五天还罢了,若不知得多久,只怕……”

  霍定姚心里咯噔一声,不由得小声道:“母亲,您还记得那折子的事情吗?宫中既然有人能做手脚,只怕我们在这里过得难受,会不会……”

  邢氏睁大了眼,一脸不可置信:“你是说,是有人故意为难我们?可是到底是谁会这样做,你父亲虽然身在朝堂,却并没有得罪什么人,更不与人交恶……会不会是你这个孩子自己胡乱猜测了。”

  霍定姚见邢氏不信,不由得急了,凑近了她耳边:“那个曹贵全威胁父亲的时候,不是说了一些话吗?什么‘皇帝这次没要了侯府的命,可也没有想就此放过你们’,还有什么‘闯宫之罪,宫中纵火以及谋害太子,侯府还没有洗脱嫌弃’之类的……母亲您想想,若是皇帝震怒,恐怕直接就将咱们侯府问罪获斩。如今将我们先关了起来,这就是说明,皇帝认为我们罪不至死。可是这姓曹的却一副神气的模样,说些言之凿凿的恐吓的话。皇帝的意思他一个小小的兵长怎么能知道,定是他顶头上司或者是更高层级的人物透露出来的,这就说明了,朝堂之上肯定有人想为难我们霍家!”

  邢氏忧道:“如果真是这样,我们家的危机,怕是还没有过去。就不知你父亲能不能想到这一层,我们也没有办法通知到他和你其他伯父。这,这该怎么办?”

  霍定姚却道:“父亲和伯父们身在大牢,知道了也没有用。我在想,姑母会不会想法子再来探望我们一次。母亲您想,她好歹身份尊贵,即便不能亲自前来,也会派出心腹丫鬟。这盯着我们侯府的人想必不会让人探看父亲他们,但又不会驳了英王府的面子,定会让人进来瞅瞅女眷。若是我们想法子将话带给姑母,让姑母借助英王府的势力,去查查这个曹贵全背后是哪方势力,指不定姑母心里有了数,能想办法保住咱们侯府。”

  可惜她不知道,这躲在幕后的黑手究竟是谁。

  ☆、第60章 朝堂

  是沈皇后和太子吗?若为了之前玉玺的事情要将侯府灭口,这便说不过去了。在这件事情上,侯府明显是和他们捆绑在一起的。但是万一他们不这样想呢,所以就让人调换了折子,然后又知道其实侯府里想要置身事外的人占了更多数?比如祖母,父亲,还有五伯父。如果侯府的人真被消灭得七七八八,霍元姬又是个胳膊肘向外的,只要皇后和太子许之以利,没有了娘家又怎样?再说了,侯府还将她贬为了庶女,她想必对侯府也没多少情分。

  再来就是二皇子和朱皇贵妃,在这一派势力看来,他们侯府先是掺合进广选太子妃的漩涡中,尔后又在宫中闹出抱太子大腿的笑话,最后上的折子还为太子脱罪。怎么看都是扣着太子一系的标志。

  还有那位深藏不露的四皇子,虽然人不在宫中。但同二皇子那边想法一般,即便不踩他们侯府几脚,也只会袖手旁观吧。

  霍定姚这样一想,几乎脑壳又开始痛了起来。竟是几方人马都有十足的理由,要置侯府于死地!他们究竟,还有没有活路?

  英王妃果然派了人来,是一个不起眼的黄瘦脸婆子,长得甚是平常,丢在人堆里只怕过眼即忘。来人做事却十分老练,笑嘻嘻的给了牢头大大的好处,那牢头手下的几个女狱卒也得了好些银子和酒肉,又说上了好些不着痕迹的奉承话。

  有了英王府在背后撑腰,霍府的待遇立马提升了好些个品级。换了干净厚实的被褥,还被允许洗漱了一次,连饭菜也变成了大白米饭和青菜萝卜,难得的还见着了一两颗肉丁。甚至还安排了一个大夫进来给几个生病的夫人和孩子瞧了瞧,只是匆匆抓了些药丸便离开,虽然聊胜于无,却也让人安心了几分。

  待老夫人和几位奶奶打起了精神,这婆子便将这几日外面的新消息透露了出来。

  首先是邢威远,弹劾他的奏折雪花儿一般,说他干预朝政,用心险恶。在小司徒、宁国公和长孙太尉的力保下,皇帝最终降了他的职,便一道圣旨派去了西陲,不过在圣旨中特别说明了,离开前不允许与任何人‘多有接触’。言下之意,便是勒令他不要再搅合到霍家的事情中。

  邢氏听了,松了一口气之余,不由得也怔怔抹了抹泪。霍定姚也觉得十分惋惜。若是舅舅还在京城,与英王府一同商议,相信行动上会得力许多吧。

  再来便是明安侯府、泰陵公府和忠勇铁将军府被抄家一案,大理寺查出了纵火之人乃忠勇将军,牵扯到前朝遗孤之事,虽然铁将军本人已畏罪自裁,但是皇帝震怒,仍旧诛其九族。明安侯府和泰陵公府则是旁支的参与了谋逆,老侯爷在朝堂上当场撞柱谢罪,公爵大人和老夫人也在家自尽并留下血书,皇帝最终砍了旁支的几个同谋,在大臣的劝谏之下,嫡出的一脉还是留下了血脉。

  剩下的便是桂康王府和永定侯府,朝堂之上争论不断,大理寺又迟迟拿不出确凿的证据。只能拿了桂康王爷闯宫,以及侯府的折子说嘴,几乎争论得个面红耳赤。但是这些又不足以证明两家参与了谋逆。

  皇帝十分不耐,责罚大理寺办事不力,下令刑部会同要案司会审。婆子说到这里,补充了一句:“要案司里有几个英王爷的旧部,相信关键时候,能为霍家的案子出力。”

  最为关键的,还是英王妃离开了侯府之后,便将侯府的遭遇和折子被调换的事情告知了英王爷。英王爷并未即刻进宫,而是召集了好些幕僚分析形势。这次她前来,除了让霍家的人在大牢里好过一点,更重要的是希望她们再仔细回忆一番有关递送折子的全部过程。

  “我家王爷再三叮嘱,此时不宜轻举妄动,否则不但救不下霍家,更会被那幕后黑手利用,推波助澜。即便不清楚是谁,只要弄清楚了他的目的,王爷也有办法救侯府于危难。可惜,原本王爷派出了他的心腹要去见几位老爷,却硬是被大理寺的主薄阻拦下来;倒是对我进来见一见女眷,放松了许多。”

  霍老祖宗和邢氏对视了一眼,显然受到了不小的震惊。她们对霍定姚之前的话还半信半疑,如今事实摆在眼前,却容不得她们不承认。

  邢氏深吸一口气,仔仔细细将在宫中发生的种种情况说了一遍,又将递送折子的前后缘由原原本本叙述了出来,还有此间消息走漏的几个可疑点。最后便是落到了亲军都督府指挥佥事曹贵全身上,将他那日的话一字不差的说了个清楚。

  霍定姚在一旁作证:“那姓曹的说完之后,我父亲大声骂了他几句,说他结党营私,才是真正的犯上作乱之类的。”

  这婆子听了,心中有了数:“老奴曾听得王爷提过,曹家近几年来的声势不可小觑,王爷也曾经多有留意。既然这人可疑,老奴定会一五一十告知王爷和王妃,请老夫人和邢大奶奶放心。我们有了准备,事情必定会有转机。”

  她说完,又安慰了众人几句,提及了英王妃的忧思和期盼,又道若有了更新的消息,便会想办法再进来,便离了去。

  皇极殿外。

  郭康海小心翼翼垂手而立,大气不敢出一声,他身后的两个小太监早就白了脸,吓得瑟瑟发抖,几乎就要跪爬在了地上。

  其中一个刚进宫的,终于忍不住,带上哭腔小声问道:“师傅,皇帝他……”

  郭康海狠狠瞪了他一眼,低骂了一句没出息的东西。这小太监便是再害怕,连忙闭紧了嘴,规规矩矩立着。

  终于,里面安静了下来,似乎一切又归于了风平浪静。半晌,才听得一个疲惫的声音命令道:“退下吧。”

  郭公公立刻躬着身子打开了上书房的门,仿佛没有看见散落了一地的书册和笔墨,在这些东西之上,尤其扎眼的便是两封摊开的奏折。

  英王爷同几位大臣退了出来。他着了一身深紫色的貂绒深衣金丝滚边,胸前绣着五爪蛟龙的模样,广袖的袖边用了暗云缂丝花纹,月牙白的束腰上面却比先前进殿时候,多了一块龙衔东珠的玉佩。

  郭公公的身子弯得更低。

  自从前些日子皇帝单独密召了英王爷,两人不知密谈了何事之后,英王进宫的次数便明显多了起来。虽然依旧不位列在朝参与政事,显而易见的却参与了此次大理寺、刑部和要案司的会省。看起来,似乎有逐渐被重用的征兆。

  若此次办案深得帝心,不知这位闲散王爷会不会乘机扶摇直上。

  还有朝堂上的胶着抗争,会不会因着各方势力的被打压或提拔,产生剧烈的变化。

  郭公公心下一凛,弹了一下拂尘,口中愈发恭敬道:“午后积雪化水,王爷当仔细脚下。奴才恭送王爷。”

  英王爷在郭康海身上扫视了一圈,点头致意,表示领情。

  第二日,朝堂之上突然出现了新的形势。原本弹劾太子的折子突然变成了弹劾殿前督检点朱国凛,这其中的原因十分可怕——原来刑部和要案司竟然查出来,这宫中走水竟然存在几个重要的疑点:

  刑部尚书和要案司大司长联名上书披露,逆贼忠勇将军铁厚山乃前朝旧臣之后,隐姓埋名二十余载,取得太子信任后,擢升为上将军得以出入东宫。有证据显示其与心腹密谋在宫中制造混乱,妄图引起夺储大乱。当夜铁厚山潜入东宫后,在偏殿内泼满烈油,随即点燃明火。谁知火起后风向突转,却将火势引向了东北方的漪澜殿。

  御林军赶到后,整个漪澜殿已经被大火吞没,而东宫仅被烧毁了东配殿。按照惯常人的想法,自然认为火势是从漪澜殿生起,而后蔓延至东宫。巧合的是,当夜皇帝本应在立政殿处理政务,因缘际会之下临时改了主意去了漪澜殿,而同时本应回到东宫的太子又因贪杯醉倒在了御花园,这才让皇帝最终伤及龙体。

  而朱国凛的一个手下揭发,说当时有兵勇发现了此疑点,上报却被按压下来,并且受到了严厉警告。他本人十分不服,认为事关重大,硬闯司局报至给了朱国凛处,却被朱大人以“擅自越权、私心甚重”杖责了四十赶出了侍卫队,并罚以永不得进京录用。

  这让朝野一片哗然,各种猜测纷繁而至。难道,那晚要烧死的对象或许不是皇帝,而是太子殿下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