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4章(2 / 2)


  大老爷鼓劲把话说完:“起火时,姑爷和世子爷都外出公干,家中只有老公爷。”

  大太太听出言外之意,急切地问:“是老东西不让人救,害了我女儿的命。”

  大老爷不置可否,只说:“因是库房,往常人迹罕至,老公爷发话说烧几样身外之物不要紧,万不能破男女大防,坏前后院规矩,只几个内宅妇人提水……”他自己也说不下去,别过脸忍着悲痛。

  大太太蓦地站起来,神情激动,大声叫嚷:“上折子,参孔家,夺了衍圣公的封号,给我的琴儿讨个公道。”

  大老爷缓缓抬起头,苦笑说:“孔家身败名裂,两个外孙将来如何自处,那都是琴儿的骨血,让我们眼睁睁瞧着他俩遭世人唾弃?”

  大太太绝望地跪在方太君膝下,哭求说:“老太太,您最疼琴儿,求您做主,给孩子讨个公道。”

  孙女突疫,方太君焉能不悲痛伤心,到底经历过事,心中权衡再三,以大局为重,敏锐地抓住关键,冲着儿子问话:“好端端一个孙女没了,孔家是怎么说。”

  大老爷许是已再不能心痛,苦笑说:“孔家老公爷身子不太好,等过了风头把爵位让给世子,他家还应诺,娶咱们家女儿做续弦,待有朝一日,孔钧当衍圣公后,再为琴儿请封一品公夫人。”

  大太太再次暴起,语调失常:“孔家害了我一个女儿还不够,难道还要把娴儿葬送进去,我不依,拼了这条命,也要为琴儿讨个公道。”说着欲往外走,被大老爷抓住胳膊,她使力挣脱,钗环凌乱,无半丝素日高贵模样,只是一个伤心欲绝的母亲做最后挣扎。

  方太君浑身无力靠在知言身上,轻斥:“够了”

  大老爷见拦阻不住妻子,推她一把,吐出狠话:“你现在就去,嚷得人尽皆知,衍圣公家不会倒,大不了从嫡枝中再挑出人继承爵位。你哥哥与人筹划多年,张开大网等着咱们家跳进去,杜家在朝中紧咬住父亲不放,新入阁的大学士乃岳夫的门生、你哥哥的故交好友,后宫朱贵妃日日在圣上耳边吹枕头风,全都是些虎狼之辈,只等着咱们家出错,好蜂涌而上,灭个干净。”

  大太太扶着椅子稳住身形,听丈夫说:“琴儿是咱们的头一个孩子,我亲眼瞧着她出生,学走路,会说话,一步步长成大姑娘,及笄出阁,生子做母亲,我疼她不比你少。眼下就是生剥了孔家的皮,也换不回她的命,想想她留下的两个孩子,顾念旭儿媳妇快临盆,你也要有孙儿。娴儿不必再嫁过去,可与孔家相争,只会让渔人得利。”说到动情处,他终是落泪纵横,男儿有泪不轻掸,只是未到伤心时。

  知言不觉间满面泪水,紧搂着方太君,两人互做依偎。

  大太太瘫坐在地,原以为苦尽甘来,却不知身陷苦海,异母大哥,同根相煎何太急。娘亲,做了继母,谨小慎微一生,换不回晚年安然。

  异母姐姐人前做凤凰,吟风赏词,不食人间烟火,顶着江南第一才女的名头,活着出尽风头,死了还有酸文人做诗悼念。

  自己却不能,从小跟在母亲身后打点中馈,时常瞧着异母哥哥姐姐的眼色,收敛锋芒。短暂的安宁竟在出嫁后十数年,婆母慈爱,手兄情深,儿女绕膝。

  琴儿已逝,为着她留下的两个孩子,也要帮孔家,替外孙保住爵位,给仇人卖命,如心底插刀。

  可娴儿,怎么能舍得让她做继室,重蹈她外祖母的后辙,家中除了娴儿,再无适龄的嫡女,孔家即使娶续弦,也不会要庶女,手心手背都是肉。

  大太太直觉得自己被架到火上烤,皮焦肉绽,心口一股甜惺涌上来,满腔热血喷洒而出,绚烂的红色划过空中,飞溅到四处,身子后仰人事不醒。

  大老爷见状急扶起妻子,见她昏厥,边掐人中,关切之意溢出,连声呼唤:“素心,快醒醒。”

  知言挣脱方太君的手,冲出去喊双福:“快快,大伯母晕了,快传大夫来。”

  双福提心吊胆等候多时,听见不是方太君,先松一口气,唤候在远处的婆子喊太医出来。

  厢房内候着的太医得信后,急匆匆穿过院子,走进正荣堂,各自有分工,一个走向方太君为其请脉,另一个直奔大太太,先探探鼻息,打开药箱,取出银针,先施针。

  这厢双福命人取过春凳,直等太医发话,送大太太回大房。

  知言这才回头看向方太君,老人歪在榻上,闭目流泪,面如死灰,恍惚间头发又白了几许。

  太医为大太太施过针后,示意下人可以挪动,大老爷打横抱起妻子,轻放到春凳上,跟随向外走。

  双福进屋瞧见血渍,触目惊心,暗道庆幸,幸好不是老太太,命丫头婆子打扫血渍,支开窗通风。另使了人到各房报信。

  知言拿浸水的帕子为方太君擦拭头脸,挨个拭净手指,并不理会一旁写脉案的太医。都这时候,谁还顾男女大防,若不是孔家规矩大,大姐不会死,正当盛年早亡,天灾否,*否。

  知言第一次觉得渺小无助,不知还能倚仗谁。为着家中这几十口人,秦家生生要咽下苦果,还要再搭上知娴。心中惴着鼎天秘密,不敢外露半分,真想找个没人地,大声呼喊几句。

  若是现在自己跳出来说追求幸福,男女平等,会被当成妖孽,能有什么下场。忍、忍、忍,还须再忍!

  ☆、第79章 雾失津台

  方太君缓过神,抬手示意自己无事,突闻长孙女的噩讯,犹如抽走大半条命,造孽呀!再是天王老子,眼看着搭进两个孙女,也恨得牙根紧咬。捅出去,衍圣公换人,让曾外孙如何自处,秦家从中不得利,反受其累;不出这口气,真窝火。真是活的太长了,早早闭眼,万事都落个干净。

  双福请了太医到厢房去,转头从知言手中接过帕子,示意她去用饭,知言毫无胃口,默不作声为方太君除去头上首饰钗环。

  正好各房太太并大奶奶闻讯赶来,府里今日动静不同寻常,各位太太在房中坐卧不宁,时时派人打听。才探听得到下人们用春凳抬着送大太太回房,身边跟有太医,老太太身边的小丫头们来传话,说老太太身子也不好。

  二太太带着儿媳并常氏、六太太行色匆匆,不掩慌色,都围过来瞧方太君。瞧见婆母今日模样,二太太偏头望向双福,探询究竟,双福神色凝重微摇头。

  知言垂目站到一旁,把榻前位置让给几位太太并大嫂。

  方太君闭目躺着,虚弱地开口:“我无妨,分个人去你大嫂处。”

  二太太乖巧的地应下:“儿媳这就过去,让明儿媳妇陪着老太太。”

  方太君微不可察地点了下头,再做假寐,不理会诸人。

  二太太和两个弟媳打个眼色,正欲出去,却有个婆子来报:“二奶奶怕是要生了,晚饭前开始喊痛,已去了数趟恭房。”

  方太君听信猛翻起身,直觉天眩地转,扑倒在枕上,强撑着说话:“为何不早点来报,正好太医在府里,先让他们瞧,再让稳婆们都过去。”

  二太太连忙扶住婆母,安慰道:“儿媳去盯着,不会出差错,老太太莫心慌,旭儿媳妇从娘家带来两个善经管生产的婆子,有她们在,万事稳妥。”

  方太君想及此处,索性放话:“你大嫂身子不好,你先把家管起来,平时多受累,也给我分忧不少。”

  二太太略犹豫,若说以前三房不在京,她时不时暂管家没人嚼舌头,眼下三太太在身边,接也不是,不接更不是。这当下紧要关头,可是不敢做推辞,等空闲了再同老太太说,故也应下。

  方太君叮嘱常氏和六太太两人:“你两人在旁多协助,等过了这阵子,我再谢你们。”

  常氏和六太太连说不敢。

  常氏忖度情形,子嗣为大,陪笑说:“老太太,我现在就陪二嫂过去盯着侄儿媳妇。”

  方太君再加一句:“缺什么只管来拿,用不着可惜药材,万事以大人为重。”语气深沉,重若千钧。这是给两人儿媳吃定心丸,倘若有变,先保大奶奶,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秦家再不敢出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