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4节(2 / 2)


  清脆的铃铛声传进内院。

  “哟,这狗还知道报信儿呢。”赵丙公公有些稀奇道。

  皇帝扶着太后进了门。

  两位大佬打量了一圈,发现院子虽然有些陈旧,但收拾得颇齐整干净,地上连一根杂草一片落叶都没有。

  只是,孩子呢?他们以为会见到一堆孩子聚在一起玩耍的画面,谁知来了却一个孩子都没见着。

  后面听见铃声的院长吴惠娘走出来,看见进来的几人,观他们穿戴皆不俗,尤其一身气度叫人不自禁觉得矮了一头,竟有种想要下跪的冲动。

  她深深施了一礼,客气问:“不知几位来此是……?”

  赵丙上前,从袖中掏出两张契子,展示给她看:“我家老爷和老夫人过来看看。”

  吴惠娘前几天就得了魏姣的消息,说是将这两处赠给了一位贵人,若是贵人派人来接手,她只管遵从就是。

  至于贵人的身份,吴惠娘也不敢往深了想,连侧妃娘娘都要称之为贵人,那身份自是不一般。

  她先前还寻思着这事,没想到今儿贵人就来了,她忙将几人请进厅堂,上了茶水。

  见吴惠娘有些诚惶诚恐,赵丙笑眯眯道:“娘子怎么称呼?”

  吴惠娘束手站在堂下,低眉敛目:“小妇人姓吴,唤惠娘。”

  赵丙:“吴娘子,我家老爷和老夫人只是过来看看,你不消拘束,且给咱们讲讲这惠幼院的情况吧。”

  “是。如今惠幼院一共收养了十六个孩子,年纪最小的还没断奶,最大的已经十多岁了……”

  吴惠娘细细将惠幼院的情况讲了一遍,慢慢就不紧张了。

  惠幼院是由临近的四座院子改造成的,原本这四处院子都有人住着,钱礼用高于市价几倍的价格买了下来,雇人在短短几天时间内将几座院子打通,一通装修改建,成了如今这个样子。

  现在惠幼院前后一共有三进,屋子数下来有二十来间,大小院子四处。

  这些屋子被大致分隔成了四个功能区,教学区——给孩子们上课的地方。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魏姣将这些孤儿收养来,总不能管他们一辈子吃喝,最好是教授给他们一技之长,让他们能够凭自己的能力立足于世间。

  等他们长大,她还可以为他们提供工作机会,毕竟她名下铺子不少,对于身怀长技的人那是来者不拒。

  当然,若是他们不想进入她名下的铺子,想自己闯荡一番,或者到别的地方去工作,那也随他们,魏姣并不强求。

  教授给孩子们的课程以实用为主,除了必修的“识字”和“算术”这两门之外,其余的“绘画”、“女红”、“厨艺”、“武术”这之类的课程,都是选修的,看孩子们的天赋和意愿。

  因为非常珍惜这得之不易的机会,孩子们学习起来都非常认真刻苦。

  其余三块区域分别是宿舍、食堂以及畜牧。

  是的,还有一个畜牧区,专门用来养鸡、养羊的。

  鸡可以吃肉或者卖钱,下的蛋直接就能给孩子们补充营养。而且养鸡并不费多少功夫,毕竟这些鸡平常都是放养的,孩子们空余时间还可以抓些虫子、捡些烂菜叶子来喂它们。

  至于羊,一共有四只,两只母羊,两只小羊,母羊都是刚生产完不久,可以产奶的,羊奶营养丰富,除了供应给小羊之外,其余的都拿来给孩子们喝,好让他们能够长得更好,发育得更健壮。

  收养来的这些孩子,之前作为孤儿,根本吃不饱穿不暖,都普遍营养不良,一个个长得瘦瘦小小的,不补不行。

  “这会儿大些的孩子都在后头的学堂读书,小的则出去挖虫子捡菜叶子去了。不过十来天工夫,那些鸡都被喂肥了一圈。”说起这个吴惠娘又是欣慰又是好笑。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皇帝起身道:“吴娘子带我们逛一圈吧。”

  “是,您二位请随我来。”

  学堂里,一个看起来不过十五六岁的少年正在给孩子们授课,讲的是《千字文》。

  少年正是陈实。

  宽敞明亮的学堂内,整齐摆放着四排四列座椅,但并没有被坐满,还空了不少位置。

  坐在这里的一共有十个人,有男有女,剩下的都太小了,还不到进学的年纪。

  每人面前一本《千字文》,孩子们腰背挺直,双眸明亮,一个个听得可认真了。

  皇帝在外头听了会儿,发现这位少年夫子讲得趣味盎然,难怪孩子们一个个听得目不转睛。

  陈实不经意间一抬头,发现站在窗外的几人,惊讶了一瞬,旋即遥遥冲几人行了一礼。

  孩子们不禁好奇地看过去。

  皇帝面对着一群小孩也摆不出严肃的表情,冲他们展露出一抹笑容,转身离开,“走吧,再到别处去转转。”

  免得打扰了孩子们上课。

  说来也巧,今天正是魏姣来给孩子们上绘画课的日子。

  一个人独自完成一部漫画的苦她已经吃得够够的了,早就想为自己培养出几个助手了。

  但助手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培养得起来的,只能慢慢来了。

  她每隔五天会到这里来一趟,一是给孩子们授课,二是收获开心值,三则是考察惠幼院和养老院的情况,免得出现中饱私囊、欺凌弱小之类的事情。

  每次来魏姣都没有空手,上次她给孩子们带来的是铅笔和本子,这次带的则是一些点心和玩具。

  这也是为何她每次来都会受到孩子们热烈欢迎的原因。孩子们开心了,她也就开心了。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