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0章(2 / 2)

  因为不知道桂香回来的时间,家里人也没法去接她,桂香赶到省城后又自己搭了车回玉水。桂香特意去了玉水的粮管站买了些棉籽,还买了直播器回去。

  这棉籽是俄罗斯产的,桂香想应该不差。地里的麦子一成熟就可以直接栽棉花了,但这棉花播子可不能到了那时才打。

  总算又回到了玉水,桂香心里说不出的惆怅,她若是真的随了军,这么远回来该咋办啊?

  单福满从大年初一就开始就在等闺女回来,连拜年都是催着桂平和李红英去的。桂香一到家,就见她爹站在门口,那样子绝不是等了第一天了。

  “爹……”桂香老远喊了他。

  单福满往她身后瞅了半天也没望见侯春生,不禁皱了眉:“咋一个人回来的?”

  “春生哥要到五季才能回来。”在农村,女孩子单独出远门都是不得了的事了,更何况是在男方过年,这大约就是和人订了亲的意思了。

  单福满叹气道:“当兵的就是忙些的,你回来就好啊。”

  桂香瞧见他爹似乎瘦了一些,直往外落泪:“女儿不孝,白叫爹娘操心了。”

  单福满笑:“哪里的话。”

  桂平急匆匆从屋子里跑出来,见他姐和他爹都哭着,连忙笑道:“姐,这大正月间的,别哭啊!快进屋,娘刚做的饭呢!”

  马小红晚上也来了一趟单家,挤着和桂香睡了一夜。她带给桂香的还有个好消息:她叔叔那里正在办成人学校,教的是会计,等着农村一发展就能派上用场。她记得农村到了八四年左右办了不少工厂,先前有文化的青年都挣了不少钱,有的更是成了万元户。

  桂香在心底谋划了一夜,打算等家里忙停当了就去学。

  ☆、第48章

  种棉

  刚刚过了正月十五,水塘村的地里就热火朝天地忙碌了起来,公家地里的生活不算多,村长姚贤平将原来的上工时间做了调整,半天做队里的生活,半天做自家的活。

  那一片片麦田一眼望去青葱碧绿,却直叫人等得着急。

  桂香趁着这个时间和李红英一起合力将她家河埂上的那块地浇了一遍,这气温还没有彻底暖上来,还可以冻一冻底下的害虫。

  村头的大喇叭每天播放着不同的好消息,每每李红英回到家都要笑着和桂香说上老半天,桂香也高兴听这些。

  桂香家的自留地里早早整过地打过垄,浇过两遍水,撒了一层稻草灰和绿肥,又盖上一层泥土,等着土壤足够潮湿肥沃了,桂香才拉着她小娘去打钵子。这直播器李红英不怎么会用,桂香接过来一个接一个打,李红英弯了腰往里面放之前处理好的棉籽。

  大小一致的泥土球,一个个被桂香放进刚刚搭好的大棚里。

  “这大棚搭的是做什么用的?”李红英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棉花的方式,一时有些好奇。

  桂香笑:“这是为了保苗,这春天外面一会冷一会热的,但这大棚里可是一直暖融融的,等个半个月,这些苗就要全活了。”

  李红英点了点头:“倒是这个道理,往年我们最怕棉花地里补苗了。”

  日头还早,桂香砍了些柳树桠子回去,在屋后插了一排。

  单福满见她忙,直皱眉:“丫头,你这请了这么多天,水力的老师该说了。”

  “等家里停当了我就回去,反正这毕业证总是少不了我的。”桂香虽然这么说,但瞧见人背着书包往回赶,还是免不了唏嘘一阵,不过只要桂平好,她吃点苦也愿意。

  *

  桂平正月十二就去学校报到了,去年宣布开始逐步恢复高考制度起,玉水中学就一下多出了六个成人班,这些都是往届生,有的甚至已经四十多岁了。

  这些往届生比应届生更加拼命,有的人早上四点多就起来看书了,只是四点多宿舍里还没灯,唯一有灯的地方在厕所,每层楼的厕所里都要挤上一群人。早起上厕所的人,老远就能听见带了些家乡口音的英语。

  单桂平也加入那一群厕所大军里。

  马小红过完年将那刚刚长出的一点头发剪了,不注意看就是个矮一点的男孩子。这学期重新分了座位,按照成绩的排名来坐位子,桂平坐到了第一排,马小红这一下换到了他后面坐着。

  不过马小红也没再往他课桌里放吃的,两人的交流仅限于收缴作业,从前班里关于他们两的传言也不攻自破。

  走读生晚上要和住校生一起上三节课的晚自习,马小红习惯在学校把作业完成了再回去,往往下了课也不出去走走。

  桂平每每出去打水就帮她接上一杯,再稳稳当当地放她桌上,却连多余的话也不会说一声,连着几次之后,马小红干脆收了她那杯子。

  “杯子呢?”桂平皱眉问。

  马小红笑:“终于不装作自己是哑巴了吗?”

  “我什么时候装过哑巴?”马小红总有本事膈应的他说不出话。

  “谁知道呢……咳咳咳……”她趴在桌上写了一道化学题,却咳得天昏地暗的。

  马小红脸上有抹不正常的红色,从前两天开始她就一直咳嗽,大约是上体育课,她外套脱得太急,受了凉。桂平皱了眉要测一测她额间的温度,却叫小红隔开了:“干啥?”

  “杯子呢?”他真想敲开这丫头脑壳看看里面的构造!

  “我又没欠你的杯子!”小红虽然说话堵他,还是把杯子递给他了,这嗓子都干的起烟了……

  桂平叹了口气出去,第二节课开始好半天他才回来,借了叫练习册的借口在那书里夹了些板蓝根给她。

  *

  马富源过了正月十五就去了趟玉水,地委的小车载着他一起去了周边的几个镇,地委转头他道:“富源啊,这上头保守的人很多,但有些东西,不得不破啊。你瞧瞧这地里呆了这么多人,能干个啥名堂?不过就是白白造个势。”

  马富源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大片的麦田正被风卷成一片绿云,不禁叹了口气道:“集体化生产有一定的弊端,咱水力镇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地委又派了农科所的几个专家下来给他们进行农业指导:“务必要保证试验点的产量上来。”

  *

  水塘村原来的小学后面又盖了一间大房子,这次指导就安排在这里。桂香一放下饭碗就去了,这次可是有棉花种植的讲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