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雪中春信第80节(2 / 2)


  都淡了、散了……他闭了闭眼,重新转身望向窗外。

  静静流淌的汴河,很大程度上像极了他的人生。河面上商船、漕船往来,还有画舫小舟游曳,那么拥挤的一辈子,少了一叶扁舟,其实也不算什么。

  双眼怔怔,不敢调开视线,只听得身后脚步声渐去渐远,忽然消失了。有一瞬他生出奢望来,误以为她停在槛前还未离开,忙匆匆转过身来看。结果自然是空欢喜一场,门前空空,人早已经不见了。

  鬼使神差走上回廊,这里正可看见他们的背影,确实很般配,合该是一对。他心里的不甘,最终只能化作喟然长叹,颓败地吩咐内侍:“回去吧。”

  潘楼内盘桓的诸班直潮水一样随之退散,这时候徘徊在后院的人才敢走进厅堂内。大家想私议,却又没这胆量,反正知道先前的贵客不是小人物,这样兴师动众只为寥寥几句话,过卖连茶水和点心都没来得及送,人就走光了……

  掌柜见他们探头探脑,扯着嗓子呵斥起来:“都愣着干什么?管住嘴,吃好饭,不该你们过问的事少打探。都无事可做了吗?桌椅收拾了吗?后厨菜色预备了吗?还有前头的香,换了没有?”一面大声驱策,“下半晌曹太尉家要来摆宴的,订的隆盛花篮什么时候运来,还不快打发人去排办局看看!”

  一顿安排,所有人的魂儿都归了位,立刻纷纷忙活起来。刚才的大阵仗,很快就被抛到脑后,毕竟上京王侯将相云集,天子脚下哪有什么新鲜事。热闹看过就忘了,倒不如多去想想怎么讨好客人,怎么多得几个赏钱,来得实惠。

  那厢马车里,肃柔将官家交代的话,如数转达了赫连颂,说完嗟叹,“这样也好,干脆摊开了,各自心里都有数。一个孩子,再加上张家满门,已经足够拿捏咱们了。不过……陇右不会有异心吧?我阖家都在上京,官家这样一说,我竟有些怕。”

  他失笑,“官家小人之心,你也小人之心吗?赫连氏蛰伏了太多年,已经没了进军兰州的底气,哪来的异心!当初朝廷招安,也是经过多番权衡,爹爹才答应下来的。匈奴军固然骁勇,但连年作战早就露出疲态,占据陇右之后朝廷又给予优待,与其四处征战,不如休养生息。再说那地方山高皇帝远,有吃有喝繁华富庶,没人会思变。所以你不用担心,爹爹不会兴兵,我自然更不会。咱们回到陇右,不过是换个更自由的地方过日子而已,等清理了门户,后顾无忧了,生他几个儿女,享我们的天伦之乐吧。”

  她这才放心,倚在他肩头道:“我记得你说过,要带我去看一看爹爹征战过的热土,那时候我还不屑得很,没想到如今竟要成真了。”

  所以缘分就是这么奇妙,他的唇角勾出一点笑意,温声道:“是啊,陇右是个好地方,虽不似上京精致,但绝对比上京精彩。我曾听岳父大人说过,他说若是有机会,一定要带妻儿来陇右看看,现在他未能做到的遗愿,我代他实现,我敢打包票,你会喜欢那里的。”说罢微顿了下,又道,“不过既要走,我想还是快些动身,免得夜长梦多。我已经事先命人在芙蓉渡预备了船,船上用度都是现成的,你只需带上随身要紧的东西就好。从上京乘船,一路往西到河中府,届时我会安排人接应你入西宁州的。只是这一程一半是水路,一半是陆路,难免会受些颠簸,要辛苦娘子了。”

  肃柔很意外,“听你的意思……不和我同行吗?”

  他嗯了声,“我要快马赶回陇右,先平定了战事,才好扫清前路迎接你。”

  肃柔心里不由揪起来,也知道陇右有战事,他不可能优哉游哉陪她慢慢返回。自己到这时方才明白继母的感受,为什么当初她会对武将百般嫌弃,一心想给女孩子们找文官。

  “长途跋涉,回去又要打仗,身子怎么受得住啊……”

  他笑着和她打趣,“我的身子好不好,娘子还能不知道吗。这一身的勇武无处可用,当然要回去大杀一番。”

  没正经的调侃,自然引来她的抱怨。

  他喜欢看她红着脸嘟囔的样子,不那么四平八稳,像个无措的小姑娘。他望了她很久,慢慢心里盈满感激,牵过她的手道:“多谢娘子,愿意离乡背井,跟我去那么远的地方。”

  肃柔抿唇浅笑,“那是因为官人值得托付啊。官家这回的损招,其实也帮了你,否则我心里还没底呢,不知将来你会不会变心,会不会辜负我。”

  他也承情,讨乖道:“所以还是应当感激官家的一片苦心,替我创造了表现的良机。就为这,我也会一心一意替他守边关的,毕竟他不仁,我不能不义。”

  这也算以德报怨吧,肃柔心里踏实下来,经历这样一番惊心动魄,往后的日子,应当可以平稳无虞地度过了。

  及到第二日,赫连颂终于还是重返朝堂,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向官家认了错。面子这种事,到底要互相周全,各退一步才能双赢。

  当然这回说的,全变成了家国大义,他自动请缨回去平乱,决心表了千千万,也让官家在朝堂上找回了为君者的尊严。

  官家紧紧扣着扶手,龙纹的雕刻压得他掌心生疼,脸上却绽出了一点笑意,“若论私情,少年起一同长大,你这一回去,朕心里很是不舍。陇右关山万重,这一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相见。但人虽在边关,还是要想着上京是你第二个故乡,日后陇右平定了,切要记得回来看看,再会一会故人。”

  赫连颂拱起手,抬眼向上望去,诚挚道:“臣在上京多年,多承官家厚爱,对官家的感激,实在难以言表。今奉命返回属地,必定扫清叛贼平定陇右,且金军多次扰攘,臣在上京鞭长莫及,无法为官家立下寸功,待得回去了,誓将蛮夷驱逐出柔狼山,还边疆百姓以安宁。”

  官家说好,“赫连颂听旨!”深吸了口气,沉声道:“今授卿太原以北节度大使,武威郡都督,经略节度河西、陇右。你是朝中重臣,更是朕手足一样的挚友,望你竭忠诚而事君,莫负朕之所望。”

  前几日那点变故,到如今已经全部褪尽了,朝臣不会提旧事,官家也不会回望。这热气腾腾的临阵授命,开拓出了另一种全新的前景,所有人又燃起了新的希望,赫连颂是陇右留在上京的一股新生力量,也许他的回归,会将陇右带向更积极的方向。

  ***

  嗣王府里,倒也没什么可收拾,要安顿的,无非是人罢了。

  肃柔过去看了稚娘母子,稚娘的身底子很好,几日的静养,已经可以下床走动了。见她进来,忙把孩子交给乳母,自己亲自上前迎接,笑着说:“女君来了。”

  肃柔先去看了孩子,退红后的小公子白白净净,十分可爱。她逗弄了一阵子,方让乳母把孩子抱下去,自己比了比手,让稚娘坐。

  月洞窗外春光明媚,偶有微风拂来,吹动了竹帘旁垂挂的流苏。女使送来香饮子,福福身,又退了下去。肃柔端盏抿了口,方告诉稚娘:“王爷今日向官家辞行了,我们明日便打算启程。”

  稚娘有些意外,但旋即心领神会,“早走早安心,倘或耽搁了,怕又生变故。”

  肃柔颔首,转头示意雀蓝将一只妆匣捧来,打开盖子,里头是一摞钞引和飞钱。她向前推了推,“这些是你们母子今后的用度,总是自己手上活络,才好过得自在。多的话,我就不说了,有朝一日,咱们必定会在陇右相见的。只是目下还需忍耐,也不能走漏半点风声,这不光是为我们,更是为了鋆哥儿的安危,你应当明白。”

  稚娘说是,“鋆哥儿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能过上安稳富足的日子,都是郎主和女君的成全,我哪能不知道其中利害。请女君放心,我们会为郎主和女君看守好门户,待得将来郎主和女君再回上京,这嗣王府必定还是原来模样,不损一分一毫,交还女君手上。”

  肃柔笑了笑,“这些于我们来说都是身外物,只是有了这个府邸,好给你们母子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罢了。”说这转头四下望望,怅然呢喃,“我自小长在上京,还没出过远门,这回要离开故土,竟有些舍不得。”

  稚娘却是很开阔,笑着说:“女君没有去过陇右,那是个好地方,外邦的人汇聚在那里,有许多异域的美食,还有各色鲜艳的绫罗绸缎,上京都没见过的……”

  话还没说完,就听外面通传,说王爷回来了。

  肃柔和稚娘站起身相迎,这回他是径直来横汾院的,身上公服还没换,进门便屏退了左右,对稚娘道:“城里的暗桩没撤,你们日后若是有需要,大可私下调度他们。但需谨慎,能不动用就不要动用,免得露出马脚,后头不好行事。孩子长起来快得很,等过几年,我再想办法把你们接回陇右。这段时候且要按捺,若是出了纰漏,那么回去的路就断了,我料不用我说,你也懂得。”

  他向来长话短说,从不愿意浪费口舌,稚娘肃容说是,“请王爷放心。”

  道行颇深的哨户,略一点拨就知道其中轻重,他便不再赘述了,转而对肃柔道:“散朝的时候,伯父和叔父问我们什么时候启程,说祖母已经在为你准备用度了。我想着过会儿就回去,走前也让你和祖母再说说体己话。”

  肃柔闻言,心头不由发酸,勉强笑道:“祖母还拿我当孩子似的……我那里收拾得差不多了,没什么要预备的了。”

  从横汾院返回上房,稚娘母子的事倒也不必操心了,眼下就剩一个乌嬷嬷。有些内情,终究要告诉她的,届时是去是留,须得有个决断。

  女使很快便把乌嬷嬷请进了上房,这偌大的厅堂里只剩下三个人,气氛就变得肃穆起来。

  乌嬷嬷看看这奶儿子,见他重新穿回了公服,料想朝中事应当平息下来了。可还没等她松口气,便听见他道:“嬷嬷,官家已经准我们回陇右了,明日我们就要启程,今日请嬷嬷来,是想问问嬷嬷的意思,是跟着我们回陇右,还是打算留下,继续看顾稚娘和鋆哥儿。”

  乌嬷嬷讶然,“明日就走吗?”

  赫连颂点了点头,“我的意思是,嬷嬷这就收拾起来,明日跟着王妃的船动身。”

  乌嬷嬷却很为难,“可鋆哥儿还小,稚娘又是个不问事的,就这么把他们扔在上京,往后可怎么好?”

  赫连颂道:“多安排几个人照应他们就成了,嬷嬷不必担心。”